瀏覽數 21,483

莫名不適,就醫檢查卻正常?3個練習跟自律神經失調說bye-bye

「醫師,我最近不知為何睡不著、成天頭痛,又胸悶心悸、便秘,整個人很不舒服,去看了神經內科、心臟科、腸胃科,做了很多檢查醫生都說正常,但我就是覺得不舒服,不知該怎麼辦?同事說他也曾有過這樣的症狀,應該是『自律神經失調』。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呢?」

自律神經包含了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,以車子來做比喻,交感神經就像油門,副交感神經就像是煞車,一台車要能夠順利地前進,並且到達終點,就需要綠燈時踩油門、紅燈時踩煞車,這就是自律神經平衡的表現。因此,當自律神經失衡,油門與煞車亂掉了,當然就容易出現一系列的症狀。

在人體上,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了,常會出現胸悶、心悸、頭痛、腸胃消化異常、身體疼痛、睡眠障礙等全身的症狀,但其中最讓患者困擾的就是頻繁就診許多科別,檢查不出任何異常,身體卻莫名地出現許多不適跡象。

(示意圖。圖片來源/Shutterstock)

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?

其實長期的壓力性格因素都是常見的原因。正常來說,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會活化,讓我們能提高警覺,準備作戰;但如果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狀態下,或是性格比較完美主義,較容易給自己壓力,長時間交感過度亢奮、副交感失去了放鬆的功能,身體長時間處在緊繃的狀態,此時就如同失去彈性的橡皮筋,身心無法協調,於是容易產生許多焦慮、緊張、憂鬱等情緒問題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自律神經失調可治療嗎?中醫怎麼看?

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一個症候群,長期下來可能容易誘發焦慮、憂鬱、高血壓、肥胖等等疾病,需要我們好好地去看待與面對。

以中醫觀點來看,自律神經失調與「心、肝」兩個臟腑有密切相關,這兩個臟腑掌管我們的情緒、思維與意識,當「肝氣鬱滯」運行不通暢,常會出現胸悶、緊張、焦慮、煩躁等狀況;當「心氣血虛」,很容易出現心神不寧、心悸、睡眠障礙、恐懼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健忘疲倦等症狀。

當自律神經失調找上你時,先不要太緊張,這其實是個很好的提醒,提醒你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心狀況,找出壓力的來源,並學習適度放鬆。

揮別自律神經失調,中醫建議哪些放鬆方法?

其實放鬆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,是需要學習的,可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練習:

1. 練習觀察自己

學習察覺自己的狀態,例如自己是否緊張了?肩膀是否緊繃起來了?或心情是否開始有點焦慮了?當察覺到了,放鬆才會開始。

2. 建議規律運動

一週運動3次,可先以輕中度的運動為主,例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極拳等,這時期的運動重點比較不是著重在肌力的訓練,而是先讓身體動起來,達到放鬆的效果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(示意圖。圖片來源/Unsplash)

3. 呼吸調整

練習「腹式呼吸」,讓氣吸到丹田,讓呼吸變得較深、較慢,刺激副交感神經的運作,讓心慢慢放鬆下來。

(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亮宇)

<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 >

中醫大附醫中醫部

提供全方位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照護諮詢

猜你喜歡

活動看板

其他人也看